
本书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为依据,秉持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书以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为主线,聚焦学科核心概念,凸显学科核心素养,在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详尽解读了新课标的理念及其核心问题。对如何将新课标的教育思想融入课堂中,如何确立、落实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实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等一线教师广泛关注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从新型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视角系统阐述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等问题。全书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集课标解读、教学设计、评价设计于一体,充分反映了前瞻性的教学理念、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和发展性的评价设计等特点,对教师理解新课标、领会新课程、把握新教材、适应新高考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上篇)《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与教学实施》,主要涉及新课标的核心问题,由“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以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考试与评价”等内容组成;详尽阐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和意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以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考试、评价等问题,帮助一线教师全面、系统、正确地理解新课标,提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能力。第二部分(下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与评价设计》,主要包括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单元形式设计的近60个教学案例,基本覆盖了高中生物学“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五个模块的全部内容。这些案例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创新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探索和研究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基本特点和实施策略。每个案例主要包括新课标核心概念落实、学习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活动设计、检测与评价设计和教学过程评析等内容;系统介绍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评价设计的再思考——如何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育人”,转向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教师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以实现课堂教学价值观的重构。
本书由高校专家、教研员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编写,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对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和评价设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供高中生物学教师新教材培训和教学指导使用,也可供教研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参考,对相关学科的教学也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胡兴昌,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带头人;国家教材委员会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核心素养测评组组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生命科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
上篇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与教学实施 / 1
第一章 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3
第一节 从双基目标、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目标 / 3
第二节 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 7
第三节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与价值 / 11
第二章 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 / 18
第一节 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 / 18
第二节 正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 / 22
第三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 / 30
第一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目标制订 / 30
第二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 45
第三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 / 47
第四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考试与评价 / 54
第一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评价 / 54
第二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的实施 / 58
第三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性评价 / 62
下篇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与评价设计 / 67
第五章 分子与细胞(必修1) / 69
第一节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单元一) / 69
第二节 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单元二) / 76
第三节 细胞具有分工合作的复杂结构(单元三) / 92
第四节 细胞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单元四) / 103
第五节 细胞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进程(单元五) / 123
第六章 遗传与进化(必修2) / 134
第一节 遗传信息的编码——DNA(单元一) / 134
第二节 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单元二) / 160
第三节 可遗传变异(单元三) / 180
第四节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单元四) / 194
第七章 稳态与平衡(选择性必修1) / 202
第一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一) / 202
第二节 神经调节(单元二) / 208
第三节 体液调节(单元三) / 231
第四节 免疫调节(单元四) / 250
第五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五) / 261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选择性必修2) / 270
第一节?种群(单元一) / 270
第二节?群落(单元二) / 297
第三节?生态系统(单元三) / 311
第四节?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四) / 346
第九章 生物技术与工程(选择性必修3) / 360
第一节 微生物培养物(单元一) / 360
第二节 发酵工程与应用(单元二) / 377
第三节 植物细胞工程及其技术(单元三) / 392
第四节 动物细胞工程及其技术(单元四) / 406
第五节 基因工程(单元五) / 424
第六节 转基因生物及其安全性(单元六) / 446
¥ 20.00
¥ 98.00
¥ 58.00
¥ 198.00
¥ 60.00
¥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