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

  • ISBN:978-7-5428-5194-9/N·803
  • 著译者:孙革等
  • 出版时间:2011-05
  • 定价¥120.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有2.2亿糖尿病患者。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未来20年将成倍增加。糖尿病致死致残原因已由感染、酮症酸中毒等转变为心脑血管疾病,目前认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在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工作中有25%~35%患者涉及糖尿病和糖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伴糖尿病患者病情较重,预后差,死亡率高,而且各种治疗手段的疗效相对较差。近20年来,国际上有关糖尿病的研究取得深入进展,尤其是糖代谢紊乱对心血管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血管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基础和临床》一书,在当代国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研究基础上,从基础的血管壁结构功能、糖尿病内皮功能、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到临床的大小血管病变、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心肌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等,都有重点、分层次、系统地加以论述,涉及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诸多问题。在内容上作者们结合其研究方向详细阐述了糖尿病对心肌代谢、血管功能、血脂代谢、凝血机制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并介绍了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治的国际最新进展。       沈卫峰教授和宁光教授以往在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中都取得卓越成就,相信由他们共同主编的《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基础和临床》一书的出版,将为心血管与内分泌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理论与临床知识,促进对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及诊治的认识和掌握,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以及开展相关科研提供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糖尿病、心血管专科医生和进修医生,对他们临床工作中知识更新、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将成为内科医生、实习医生和基础研究者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龚兰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06年10月11日
第一章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1 一、 老年人和儿童期糖尿病 2 二、 代谢综合征 3 三、 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 5 四、 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 12 第二章  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   17 一、 糖尿病与微血管病变 17 二、 糖尿病与大血管病变 18 三、 高糖血症 19 四、 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 20 五、 胰岛素 21 六、 细胞因子 23 七、 血管活性多肽 25 第三章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33 一、 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33 二、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35 三、 结论 37 第四章  炎症、氧化应激与2型糖尿病   38 一、 炎症因子可预测2型糖尿病的发生 38 二、 炎症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41 三、 炎症的起源 44 四、 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46 五、 氧化应激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50 六、 抗炎和抗氧化治疗 53 第五章  糖尿病内皮功能异常   59 一、 正常内皮功能 60 二、 内皮对血管舒缩的调节 61 三、 内皮的通透性 63 四、 内皮在凝血纤溶中的作用 63 五、 糖尿病时内皮分泌物质的改变 64 六、 糖尿病与内皮功能异常 65 七、 2型糖尿病内皮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 70 八、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内皮功能紊乱 79 九、 糖尿病内皮功能异常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83 十、 内皮功能异常的评估 84 十一、 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干预治疗 87 十二、 总结 95 第六章  糖尿病血小板、凝血和纤溶系统变化   97 一、 糖尿病血小板功能异常 97 二、 糖尿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 104 三、 结论 109 第七章  糖调节受损与心血管疾病   112 一、 定义和诊断 113 二、 IFG和IGT的流行病学 113 三、 IFG和IGT的胰岛素抵抗 114 四、 IFG和IGT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115 五、 IGR伴发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变化与心血管疾病 116 第八章  糖尿病所致大血管损伤机制   122 一、 高血糖与大血管损伤 122 二、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123 三、 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 124 四、 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 126 五、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127 六、 血小板、凝血和纤溶过程 128 七、 内皮损伤和(或)功能异常与血管壁的关系 130 八、 炎症与糖尿病血管损伤 130 九、 细胞外基质的转换异常 131 十、 动脉硬化程度 131 十一、 蛋白激酶C亚型与大血管病变 132 十二、 遗传因素与大血管病变 134 十三、 总结 136 第九章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138 一、 发病机制 138 二、 糖尿病肾病 140 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41 四、 糖尿病神经病变 146 五、 糖尿病心肌病变 150 六、 糖尿病皮肤病变 151   第十章  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及调脂治疗   159 一、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点及病理生理基础 159 二、 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其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 161 三、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及调脂目标 164 四、 糖尿病血脂异常调脂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169 第十一章  糖尿病隐匿性心肌缺血   176 一、 糖尿病隐匿性心肌缺血的流行病学 177 二、 糖尿病隐匿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 179 三、 隐匿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方法 182 四、 糖尿病隐匿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 183 五、 糖尿病隐匿性心肌缺血的治疗策略 185 六、 总结 188 第十二章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194 一、 糖尿病患者的高危预后 194 二、 糖尿病代谢异常对PCI预后的作用 195 三、 糖尿病患者PCI治疗 197 四、 CABG与PCI的比较 199 五、 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治疗 203 六、 建议和总结 204 第十三章  糖尿病与高血压   208 一、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208 二、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可能机制 209 三、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害 212 四、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诊断 212 五、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 213 第十四章  糖尿病性心肌病   218 一、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定义 218 二、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218 三、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218 四、 糖尿病时的心脏舒张功能障碍 222 五、 糖尿病与心脏收缩功能不全 223 六、 糖尿病时的心肌结构变化 224 七、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过程 225 八、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诊断 226 九、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治疗 230 十、 展望 232 第十五章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与心血管系统   234 一、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234 二、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流行病学 235 三、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236 四、 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 237 五、 自主神经功能的临床检查 243 六、 目前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指南 245 七、 总结 246 第十六章  糖尿病与外周动脉疾病   251 一、 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 251 二、 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病理生理 252 三、 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53 四、 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 256   第十七章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   272 一、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272 二、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279 三、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 280 第十八章  DCCT和UKPDS临床试验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的启示 290 一、 DCCT/EDIC 290 二、 UKPDS 294 第十九章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301 一、 胰岛素促分泌药 301 二、 胰岛素增敏药 311 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314 四、 胰岛素 315 五、 其他药物 325 六、 联合治疗的重要性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