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第一部分 丙磺舒1
一、 理化性质 1
二、 药代动力学2
(一) 口服丙磺舒的药代动力学2
(二) 静脉途径给予丙磺舒的药代动力学6
三、 药理毒理7
(一) 丙磺舒(钠)的安全性评价7
(二) 丙磺舒的药理作用11
四、 作用机制16
(一) 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16
(二) 作为抗生素增效剂的作用机制17
第二部分 β-内酰胺类抗生素32
一、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32
(一) 传统分类方法32
(二) 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34
二、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35
(一)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PK/PD参数37
(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T>MIC39
(三) 丙磺舒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PK/PD参数43
第三部分 丙磺舒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47
一、 丙磺舒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PK/PD参数的影响47
(一) 青霉素类抗生素48
(二)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67
(三)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105
(四) 丙磺舒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PK/PD参数影响的综合分析107
(五) 不受丙磺舒影响的一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109
二、 丙磺舒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用于临床实践121
(一) 丙磺舒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性传播疾病(STD)122
(二) 临床病例报道123
(三) 临床试验研究126
三、 联合用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34
(一) 丙磺舒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剂量选择134
(二) 丙磺舒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给药时间和次数的确定137
(三) MIC的关键作用139
(四) 知情同意书140
第四部分 丙磺舒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意义148
一、 减少抗生素的用量148
二、 减少给药次数149
三、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50
四、 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和发展151
(一) 国内外抗生素应用的现状151
(二) 忽视PK/PD参数是抗生素滥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152
附录1 丙磺舒片说明书158
附录2 常用药代动力学名词英文缩写及注释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