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本书的评价
◇
黑格和塞鲁齐采用全球视角,将有关网络历史、性别和劳动力的最新研究与他们精彩独到的技术分析结合在一起,对于任何对计算机和计算技术演变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本书都是一部必读之作。
——瓦莱丽·谢弗(Valérie Schafer),卢森堡大学当代和数字历史中心当代史教授
◇
《计算机驱动世界》一出版就成了经典——对于历史学家、策展人,以及媒体和信息的跨学科研究者,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这本书对技术变革和应用的综合分析精彩绝伦,带给我们真正的阅读享受。
——杰拉尔多·孔·迪亚兹(Gerardo Con Diaz),《软件权利》(Software Rights)的作者
◇
从微芯片到手机,再到巨大的服务器场,计算机是历史上最有革命性和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然而它自己的历史却充斥着神话、误解和错误信息。此书由杰出的科学史专家撰写,讲述了计算机的起源、计算机如何改变世界以及为什么这些变化对今日之世界如此重要。它是用户、开发人员、教师和历史学家不可缺少的指南。
——保罗·爱德华兹(Paul Edwards),斯坦福大学威廉·佩里国际安全研究员,密歇根大学信息与历史荣休教授◇
黑格和塞鲁齐的《计算机驱动世界》对于投资者、企业家、管理者,以及任何对计算技术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必读之作。本书的写作难度很大,但黑格和塞鲁齐很好地应对了挑战,为不断变化的计算技术撰写了一部权威的综合历史。
——吉尔·普雷斯(Gil Press),《福布斯》(Forbes)
◇
对于“计算机是什么”这个看似寻常却发人深思的问题,学生们往往会露出惊讶的表情。他们给出的形形色色的答案,正是黑格和塞鲁齐这本书内容的主线,也是它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作者对硬件、体系结构和计算机语言的深入研究表明,尤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表面上的失败其实只是连续发展过程中暂时的中断。
——马丁娜·赫斯勒(Martina Hessler),《技术与文化》(Technology & Culture),2022年4月
◇
黑格和塞鲁齐的这部新书,是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计算技术史”丛书中的一部,在塞鲁齐早期著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全面修改,反映了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剧烈变化,尤其是因特网的快速崛起……本书的注释全面,参考文献详尽,对任何对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历史感兴趣的人和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它都是一部时效性非常强的优秀参考书。
——戴维·B.亨德森(David B.Henderson),《计算技术评论》(Computing Reviews)内容提要计算机曾经是庞大笨重的科学研究工具和处理数据的苦力,在过去的50年中,计算机从这种远离普通人的体验演变成了多元设备的家族,几十亿人用它打游戏、购物、播放音乐和电影、交流沟通,甚至还能计步。托马斯·黑格和保罗·塞鲁齐在《新编现代计算机发展史》中追溯了这些变化。本书在塞鲁齐《现代计算机发展史》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重构,每章都讲述了一种转变,描述了用户和生产者如何合力将计算机改造成了新事物。
在更悠久、更深刻的计算技术历史背景当中,黑格和塞鲁齐描述了计算机的演变。故事从1945年的ENIAC开始——在这个项目中诞生了“程序”和“编程”这样的术语,接着他们讲述了电子邮件、袖珍计算器、个人计算机、万维网、电子游戏、智能电话等的发展,一直到在电话、汽车、家用电器和手表中都能找到计算机的这个计算机无处不在的当今世界,最后以集成了多种计算模式的特斯拉Model S作为本书的收尾。作者简介托马斯·黑格(Thomas Haigh),出生于英国,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历史系教授、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德国锡根大学媒体与信息学院客座教授,《计算机协会通讯》(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撰稿人,曾于2019年获得美国技术史学会颁发的伯纳德·芬恩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历史奖。编著有《ENIAC在行动——现代计算机的创建和重塑》(ENIAC in Action: Making and Remaking the Modern Computer)、《探索早期数字概念》(Exploring the Early Digital)等。
保罗·塞鲁齐(Paul Ceruzzi),美国著名计算机史学家,耶鲁大学美国史博士,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荣誉策展人,航空航天电子和计算领域的权威人士,曾在克莱姆森大学教授技术史。著有《GPS发展史》(GPS)、《计算机简史》(Computing: A Concise History)、《互联网小巷——泰森斯角的高科技,1945—2005年》(Internet Alley: High Technology in Tysons Corner, 1945-2005)等。
序
中国的科技史研究兴起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到20世纪50年代实现职业化和学科建制化。百余年来,中国科技史学家们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学术成果,如编著和出版了26卷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显著增进了人们对科技传统及近现代科技发展的认知。然而,国内的科技史研究在方向和领域方面很不平衡。我们在古代史研究方向积累雄厚,在近现代科技史研究方向起步较晚,对世界科技史的研究很不够。我们在学科史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些领域论著厚重,有些领域却很薄弱,甚至几近空白。
计算机及相关信息技术在现当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居于主流或引领地位。然而,国内对其历史的研究刚刚起步,几乎未见中国学者撰写的世界计算机史学术著作,读者们难觅中文版的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历史的权威出版物。这种状况不利于我们借鉴各国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历史经验,不能适应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要求。
国外科技史学家出版了关于计算机史的许多论著,但国内读者不易方便地选择和阅读其中的佳作。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刘淘英老师敏锐地注意到国内读者对计算机史著作的迫切需求,选择翻译了托马斯·黑格和保罗·塞鲁齐的开创性著作《计算机驱动世界——新编现代计算机发展史》(A New History of Modern Computing),即《现代计算机发展史》(A History of Modern Computing)的第三版。
《现代计算机发展史》由美国最优秀的计算机史学家保罗·塞鲁齐撰写,199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首次出版,第二版于2003年推出,其中增加了第10章“互联网时代”。这部权威的计算机史著作内容充实,认识清晰深刻。它由11章组成——1.商业计算机的出现;2.计算机时代的来临;3.早期软件的历史;4.从大型计算机到小型计算机;5.沸腾年代和S/360;6.芯片及其影响;7.个人计算机;8.增强人类智能;9.工作站、UNIX和网络;10.互联网时代;11.总结:世界图景的数字化。全书系统地梳理了美国计算机自1945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包括关键的转型时刻、若干相互交织的线索、重要的角色和问题。这部经典之作深受同行学者和其他读者欢迎,被选作计算机史的教材。
计算机及相关的信息领域属于发展极其迅速的现当代科技,对其历史的书写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保罗·塞鲁齐与另一位计算机史学家托马斯·黑格在2017年开始修订或者说重构《现代计算机发展史》,终于在2021年出版《计算机驱动世界——新编现代计算机发展史》。这部新作以15章的篇幅深入阐释计算技术体系及其应用的进化,讲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故事,展现出“从专业到普及”的计算机发展的生动图景。比较三个版本,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史学家如何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调整自己观察历史的视野和兴趣点,尝试新的叙事框架。显然,托马斯·黑格和保罗·塞鲁齐将内史与外史结合的叙事策略是成功的,他们的著作能够帮助读者清楚地理解计算机的变革历程以及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塑造。
保罗·塞鲁齐和托马斯·黑格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历史资料,包括学术期刊、档案和个人通信等,并借此写成内容翔实的《计算机驱动世界——新编现代计算机发展史》,还在书中给出了可供读者扩展研读的计算机史论著清单。中文版译者刘淘英博士是计算机专家,她在翻译过程中准确把握了现代计算技术的专业问题。在她的努力下,《计算机驱动世界——新编现代计算机发展史》走近中文读者,填补了国内计算机史著作出版的空白。
在此,我愿意向广大中文读者,尤其是科技史、计算机和IT等领域的行家们推荐刘老师翻译的《计算机驱动世界——新编现代计算机发展史》,相信人们从这部专著中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历史启示。
张柏春
北京中关村基础园区
2022年9月27日
致谢
我们特别感谢海门丁杰(David Hemmendinger)、迪亚兹(Gerardo Con Diaz)、韦伯(Marc Weber)、霍尔沃森(Michael J.Halvorson)、斯泰蒂(Alan Staiti)、米亚(Eugene Miya),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的审稿人,他们都通读了整个手稿,提出了大量有用的建议。麦克琼斯(Paul McJones)、科尔(Clem Cole)、布罗克(David Brock)、阿斯塔特(Troy Astarte)、利恩(Tom Lean)、菲德勒(Bradley Fidler)、范弗莱克(Tom Van Vleck)、洛伍德(Henry Lowood)、库南(Jerome Coonen)、福里斯特·帕克(Forrest Park)、戈登·贝尔(Gordon Bell)和唐纳德·瓦格纳(Donald B.Wagner)针对某些主题和内容提供了重要意见。丛书编辑汤姆·米萨(Tom Misa)对错别字有一双老鹰一样的眼睛。本书的很多材料都来自塞鲁齐的早期著作《现代计算机发展史》,因此也要感谢在那个版本中致谢的那些人。我们特别感谢阿斯普雷(William Aspray)作为这套丛书的长期编辑所做的工作,他为本书以及我们创作时借鉴的许多其他著作都付出了心血。
本书的创作得到了锡根大学合作研究中心(CRC)“媒体合作”项目的慷慨支持。我们在德国锡根共同工作了三段时间,评估这部新的概述历史的潜力,列出新大纲,检查整理第二版已有的材料,最后汇编成两个章节的草稿来检验我们的新方法。锡根大学的额外支持使黑格能够专注于写作。我们由衷地感谢许特佩尔茨(Erhard Schüttpelz)、吉斯曼(Sebastian Giessmann)和蒂尔曼(Tristan Thielman)的安排,他们像同事一样投入到我们这个项目。在三个“早期数字技术研讨会”上我们与参会者讨论了本书的新结构,努尼(Laine Nooney)、布罗克、迪克(Stephanie Dick)、阿斯普雷、坎贝尔凯利(Martin CampbellKelly)、斯韦德(Doron Swade)、基尔申鲍姆(Matthew Kirschenbaum)、舒斯泰克(Len Shustek)、斯莱顿(Rebecca Slayton)和许多其他人的建议使我们受益匪浅。本书的部分内容后来在锡根大学举办的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历史的研讨会上进行了讨论,费希廷格(Moritz Feichtinger)和亨格(Francis Hunger)均参与其中。
感谢道格拉斯(Debbie Douglas)、侯赛因(Janice Hussain)、谢德(Angela Schad)、凯瑟琳·泰勒(Katherine Taylor)、戴利(Brian Daly)、埃里克·劳(Erik Rau)、修特(Stephanie Hueter)、韦斯科特(Andrea Wescott)、克里特(Ingrid Crete)、怀纳(Lindsi Wyner)、罗波洛(Bryan Roppolo)、威克(Amanda Wick)和各种维基传媒共享资源的贡献者,在获得图像使用许可和扫描图片方面对我们的帮助。
黑格感谢在本书五年的艰苦创作过程中,家人玛丽亚(Maria)、彼得(Peter)和保罗(Paul)的付出,他们的爱和牺牲使这本书成为可能。两位作者都感谢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编辑和制作团队的努力。策划编辑赫尔基(Katie Helkie)很早就提议更新再版塞鲁齐的书,基勒(Laura Keeler)对我们关于手稿准备的所有疑问都给予及时的解答。我们特别感谢韦斯特切斯特出版服务公司的海伦·惠勒(Helen Wheeler)和谢弗(Virginia A.Schaefer)所做的工作。斯旺森(Stefan Swanson)费了很大心血进行校对,检查参考文献,发现了几十个错误。
第六章和第十二章的一些片段改编自阿斯普雷和塞鲁齐编辑的《因特网与美国商业》(The Internet and American Business)中黑格撰写的一部分内容,以及由朱迪·马洛伊(Judy Malloy)编辑的《社交媒体考古学与诗学》(Social Media Archeology and Poetics)中塞鲁齐撰写的部分,两本书均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第三章的部分内容以黑格的两篇论文为主,见The ChromiumPlated Tabulator: Institutionalizing an Electronic Revolution, 1954-1958, IEEE 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Computing 23, no.4 (October-December 2001): 75-104和How Data Got Its Base: Information Storage Software in the 1950s and 60s, IEEE 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Computing 31, no.4 (October-December 2009): 6-25.
本书由德国研究基金会(DFG)资助,项目编号:262513311-SFB 1187媒体合作。
001—序
004—致谢
007—前言从专业到普及:重构全新的计算机发展史
001—第一章计算机的发明
029—第二章计算机成为科学的超级工具
064—第三章计算机成为数据处理设备
099—第四章计算机成为实时控制系统
131—第五章计算机成为交互的工具
169—第六章计算机成为通信平台
201—第七章计算机成为个人玩具
252—第八章计算机成为办公设备
300—第九章计算机成为图形工具
326—第十章PC成为小型计算机
364—第十一章计算机成为通用媒体设备
411—第十二章计算机成为内容发布平台
451—第十三章计算机成为网络
484—第十四章计算机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
515—第十五章结语:硅谷里的特斯拉
533—注释
584—参考文献
¥ 20.00
¥ 98.00
¥ 58.00
¥ 198.00
¥ 60.00
¥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