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基因·女郎·伽莫夫——发现双螺旋之后

  • ISBN:978-7-5428-7983-7/N·1193
  • 著译者:[美] 詹姆斯·D.沃森 著 钟扬 沈玮 赵琼 王旭 译
  • 出版时间:2023年8月
  • 定价¥78.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内容提要

紧随着1953年詹姆斯·D.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对DNA结构的革命性发现,分子生物学界卷入了一股淘金热潮中,其目标就是揭示这个刚刚阐明的分子所预示的生命之谜。《基因·女郎·伽莫夫》就是沃森关于DNA突破性发现所产生之惊人后果的报告,故事从他的经典回忆录《双螺旋》停笔之处开始。

本书叙述了科学巨匠的合作与冲突,不仅涉及沃森和克里克,还有其他许多人,包括莱纳斯·鲍林(当时最伟大的化学家),理查德·费曼(加州理工学院的邦戈鼓明星),尤其是乔治·伽莫夫,一位长得像熊、嗜饮威士忌的俄裔物理学家,他将其惊人的智慧转到了遗传学领域;沃森和伽莫夫——一个无法抑制的恶作剧者——一道,成立了传奇性的“RNA领带俱乐部”。

但是,沃森——25岁已经中了遗传学研究的头彩——还为另一个目标所困惑:寻找爱情,以及一个能和他那意想不到的名声相配的妻子。他和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调皮的年轻同事一起搞重要研究时,他们交换心意,共同抱怨缺乏情投意合的配偶。在狂热地寻找当时还很神秘的RNA分子的作用之同时,沃森的头脑几乎未曾远离过他心仪的最终目标——一个迷人的斯沃思莫尔学院女生,她刚巧也是哈佛最杰出生物学家的女儿。

一半是科学,一半是情思。本书深刻揭示了伟大的科学发现是如何完成的,又自我剖析了一名青年男子的勃勃雄心。


作者简介

詹姆斯·D.沃森(James D. Watson),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1928年4月6日生于芝加哥,194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动物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得印第安纳大学动物学博士学位,此后转向遗传学研究,1953年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曾获得总统自由勋章和美国科学勋章,并与弗朗西斯·克里克以及莫里斯·威尔金斯分享了196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68—2007年任冷泉港实验室主任。


001  —  序

003   —  前言

007   —  致谢

009  —  人物表


001 —  序幕

004 —  1. 剑桥(英国):1953年4月

010 —  2. 剑桥(英国):1953年4—5月

016 —  3. 冷泉港:1953年6月

024 —  4. 剑桥(英国):1953年7—8月

032 —  5. 纽黑文、北印第安纳和帕萨迪纳:

        1953年9月

041 —  6. 帕萨迪纳、北印第安纳和东海岸:

         1953年10月—1954年1月

049 —  7. 贝塞斯达、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帕萨迪纳:

         1954年1—2月

057 —  8. 帕萨迪纳:1954年2月

063 —  9. 帕萨迪纳、伯克利、厄巴纳、加特林堡和东海岸:

         1954年3—4月

070 —  10. 帕萨迪纳:1954年5月

075 —  11. 伍兹霍尔:1954年6月

080 —  12. 伍兹霍尔:1954年7月

086 —  13. 伍兹霍尔:1954年8月

092 —  14. 伍兹霍尔、新罕布什尔和马萨诸塞的剑桥:

         1954年8月

098 —  15. 北印第安纳和帕萨迪纳:1954年9月

104 —  16. 帕萨迪纳:1954年10月

111 —  17. 帕萨迪纳和伯克利:1954年11—12月

119 —  18. 北印第安纳、马萨诸塞的剑桥和华盛顿:

         1954年12月—1955年1月

125 —  19. 帕萨迪纳和伯克利:1955年2—3月

133 —  20. 东海岸、帕萨迪纳和伍兹霍尔:

         1955年3—6月

143 —  21. 剑桥(英国):1955年7月

153 —  22. 欧洲大陆:1955年8月

161 —  23. 剑桥(英国)和苏格兰:1955年9月

170 —  24. 剑桥(英国):1955年10月

178 —  25. 蒂宾根、慕尼黑和剑桥(英国):

         1955年11—12月

185 —  26. 英格兰湖区和苏格兰:1955年12月—

         1956年1月

191 —  27. 剑桥(英国):1956年1—2月

201 —  28. 剑桥(英国):1956年2月

205 —  29. 剑桥(英国)、以色列和埃及:

         1956年3—4月

213 —  30. 剑桥(英国):1956年5—6月

218 —  31. 巴尔的摩、冷泉港和马萨诸塞的剑桥:

         1956年6—9月

226 —  尾声:1956年10月—1968年3月


247 —  附录 伽莫夫手稿


一个人观察周边世界并报道其所见所闻是很自然的,毕竟无数的记者和通讯员都在为媒体干这些事。况且,科学方法的第一步也是观察以及报告所观察的结果。

心理的诠释、动机和意愿就很危险了。

正如化学家克罗托(Harry Kroto)一年前向我明确指出的——“万事万物都是主观的”,本书的主体就是吉姆·沃森* 。书中还有许多其他角色,他们都是真人,其中相当多的人(受害者)会因这本书而不快。然而,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这本书。

我所能得到的信息表明,本书的一个“卖点”是女孩们,尤其是克丽斯塔·迈尔(Christa Mayr)。尽管有许多迹象,但作为一个迟钝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我可没有意识到浪漫的吉姆和女孩子们会有那么大的问题。我自己的问题可是恰恰相反。

如果用作真实事件的参考书,这本书并不可靠。书中存在许多事实错误和偏差,一些与所述有出入的事实吉姆并未直接看到。

我建议每张咖啡桌和每位发型师都应备有此书,对那些等待烫头发的女士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消遣读物。

作为受害者们并未指定的领头人,我希望他们能原谅或者至少宽容我和吉姆。


彼得·鲍林(Peter Pauling)


前言

对DNA双螺旋结构的探求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探险故事。首先,有许多科学“黄金”可能相当迅速被发掘。其次,在参与角逐的冒险者中,既有许多虚张声势、骤然失却的理由,又得痛苦地接受时运不济。20世纪50年代初不是谨小慎微,而是有一线曙光就要急速前行的时代——“金块”可能就藏在下一座山中。作为赢家之一,我有远远大于以前不敢奢望的幸运,我不能止步不前。还有更多遗传学的“宝藏”等待搜寻,如果不参与进一步的探索将使我感到自己年岁已老。发掘出来的宝藏是遗传密码——“生命的罗塞塔石碑”* ,它告诉我们由DNA分子编码的遗传信息被翻译成蛋白质语言所遵循的规则,而蛋白质是所有活细胞的分子动力。

一开始,获得遗传密码的最佳路径,似乎是在一个相当神秘、被称为RNA(核糖核酸)的分子内或其附近。尽管它与DNA(脱氧核糖核酸)迥然不同,但它也是沿着翻译路线构建的,并也可能编码遗传信息。1953年春天,我想象不出RNA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本书有一部分是关于它的研究故事。能想象到的仅仅是,对RNA三维形式的观察将告诉我们遗传密码,并引导我们获得将DNA语言翻译成蛋白质语言的分子机制。

在这次探寻中我再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并肩前进,但命运有时使我们相隔千里,因此我探寻RNA未解之谜的许多步骤是和新朋友们同行的。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已经看到了以前在外观上看似不连贯的分子森林,并大致知道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和用什么样的工具劈开前方的荆棘。完全与众不同的,是那个真正奇特的俄裔探险家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这个另类的理论物理学家、身高近2米的巨人,在信件的末尾会署上“乔”,总是带着恶作剧倾向挑衅保守的教条,而在其恶作剧外表下掩盖的是总有重大想法的头脑。我们一起成立了一个俱乐部,佩戴他所设计的领带,因此称作“RNA领带俱乐部”。面对俱乐部的20位成员,弗朗西斯·克里克散发了他著名的但从未发表过的1955年版“接合体假说”。我们的俱乐部成为分子生物学史的一部分。

多年来我一直想写一写“RNA领带俱乐部”是如何成立的,在双螺旋发现后环绕着生物学家“精神动荡”的智力氛围中,插入乔常附图解的怪异字母。我能将故事限制在科学论题之内,但它本身已置于我自己的个人生活中,并极大地受着我朋友们生活的影响。故事开始的时候我25岁,还没有结婚,考虑女孩子(girls)多于基因(genes)。它堪称思想、爱情“双城记”。

就像《双螺旋》(The Double Helix)一样,我力求写出我年轻的灵魂,不去评价我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然而,重述多年前的真相,毕竟要冒着复述了长期持有的错误记忆的风险。幸运的是,我面前有大约60封自1953年7月至1955年12月我写给克丽斯塔·迈尔的信件。重读这些信,我发现这几乎是日记般的、关于那时我的科学灵感以及进入我生活的人物的描述。我还忠实地保留了那个时期所收到的亲朋好友的所有来信。

既然不以判断我在过去时光中的行为为目的,我甘愿冒险使那些希望了解如今的我而非当初没有经验、更以自我为中心的我的读者不快。还会有些读者,可能对我过去或现在的性格都没有苛求,但仍感到我写的这些往事并不值得向后世传扬。几乎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某个方面缺陷,而我所描述的可能并非那么不同寻常。但无论好歹,我和我的朋友们在双螺旋诞生之时就在场——按任何标准,它都是科学史(如果不是人类史)上的重大时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一出大型戏剧唯一的演员。

因此,会有许多读者想更多地了解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发生过什么。这个故事并非讲述类似于双螺旋发现的第二个轻巧取胜,但有乔·伽莫夫让我们永不懈怠。乔是一个大顽童,从原子跳到基因,又跳到空间旅行。他同时涉足这些领域,聪明时令人钦佩,生活倒退时让人抚慰。或许乔是明智的,他从不指望每次探索都有结果,因而总是在过程中寻找乐趣。如今回首自己的人生,我才明白乔的睿智远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