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白话度量衡

  • ISBN:978-7-5428-8024-6/N·1198
  • 著译者: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编
  •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 定价¥58.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编委会名单



顾     问(以汉语拼音为序):

                    樊春海    金    力    李同保    吴光辉?向?巧


主     编:倪俊南


副  主  编:王益洋    彭文皓    徐    徕


执行主编:李德宝


编委会成员(以汉语拼音为序):       

陈 康 崔体运 高健强 顾宇飘 关增建 何晓微

侯 蕊 黄玉辉 季晓烨 李海洋 李 俊 林正皓

刘春光 刘 刚 刘 睿 裘诗杰 史文雅 史子伟

田义龙 王 灿 王 帅 徐卓君 杨初钊 杨连青

杨文昌 尹 渭 于晓盈 翟 星 张 伟 张忠立 

招博文    郑潇男 钟汉亭 


策划编辑:李亚倩?何佳亮



“度量衡”是中国历史上对计量的称谓,今人了解“度量衡”主要通过历史文献、影视作品等对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功绩的描述。据考证,“度量衡”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什么是“度量衡”?《孟子》说:“度,然后知长短。”《庄子》说:“为之斗斛以量之。”《礼记》说:“犹衡之于轻重也。”用今天的话说,度量衡就是对物体长短、容积、轻重测量的统称。回顾历史,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抗争中,古代先民掌握了 “量”和计算数目的能力;在封建社会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人类推动了度量衡器具的标准化,形成和发展了度量衡技术与制度。度量衡的产生和应用,伴随着文明的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采用“计量”一词取代了使用几千年的“度量衡”,并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时至今日,从古代   “布手知尺”“掬手为升”“取权为重”到现代热学、力学、化学、光学、电磁等十大计量领域;从19世纪《米制公约》签订,建立以实物基准向各国传递量值的基本计量制度,到今天国际单位制(SI)7个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物理常数定义,全球计量发展进入量子时代。计量的服务保障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基础性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

走进计量、认识计量,可以从历史、文化、发展和应用等维度切入,层层深入、梯度递进。我们尝试抛弃刻板枯燥的坐而论道,采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向读者介绍计量的前世今生。为此,我们分别邀请了樊春海、金力、李同保、吴光辉、向巧5位院士以及计量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亲笔撰述,用一系列典故、知识,向读者展示计量的世界。书中追溯了度量衡的文化历史,讲述了计量人物的生平事迹,带领读者共同探索计量在生命科学、智慧交通、航空航天、节能减排和城市生活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计量专业教材,也不同于传统的文化读物,我们希望它能够给广大大中小学生、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专业人士等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白话度量衡》的编撰凝结了上海计量工作者的心血,得到了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的有力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感谢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对本书编撰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对于书中可能出现的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便于我们不断修订、完善。


                                                                             本书编写组      

2023年9月

院士话计量  

DNA存储信息的读写与计量测试技术  /  2

计量技术助力人体精密测量  /  4

计量与纳米技术  /  6

计量为大飞机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  8

计量——航空发动机的忠实守护者  /  10


第一章    中国计量历史 

演变篇

中国古代计量的产生  /  14

秦朝度量衡的发展  /  17

汉朝度量衡的发展  /  19

隋朝度量衡的发展  /  21

唐朝度量衡的发展  /  23

宋朝度量衡的发展  /  25

元朝度量衡的发展  /  27

明朝度量衡的发展  /  29

清朝度量衡的发展  /  31

中国近现代计量的发展  /  33

人物篇

商鞅创制现存最早的国家标准器  /  36

刘歆设计制作新莽嘉量  /  38

张衡改进浑仪与发明地动仪  /  40

裴秀创立制图六体理论  /  42

荀勖考校和制定律尺  /  44

刘徽创造割圆术  /  46

祖冲之推算高精度圆周率  /  48

李淳风创建八级风力分级标准  /  50

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  52

刘承珪创制精密仪器戥秤  /  54

沈括卓越的计量科学成就  /  56

郭守敬组织“四海测验”  /  58

朱载堉发明十二平均律  /  60

邹伯奇推动舆图绘制科学化  /  62

吴承洛开启中国计量近代化的进程  /  64

王大珩研制光学测量仪器  /  66

王义遒研制成中国第一台原子钟  /  68

张钟华建立先进的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  /  70

李天初主持建成中国独立的时间频率体系  /  72


第二章    中国古代计量文化 

故事篇

人体之尺  /  76

结绳记事  /  78

曹冲称象  /  80

匠心独运木杆秤  /  82

说年道岁话计量  /  84

成语篇

入木三分  /  86

寸步难行  /  88

尺幅千里  /  90

勺水一脔  /  92

朝升暮合  /  94

半斤八两  /  96

千钧一发  /  98

刻不容缓  /  100

三更半夜  /  102

诗文篇

一片孤城万仞山  /  104

白发三千丈  /  106

千寻铁锁沉江底  /  108

金樽清酒斗十千  /  110

一食或尽粟一石  /  112


第三章    计量单位 

探索时间:一秒是多久  /  116

定义长度:从人体到光速  /  118

溯源质量:从器皿到能量  /  120

读懂电流:“安培”的前世今生  /  122

不一样的温度:热力学温度  /  124

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量  /  126

人类永恒的追寻:光  /  128


第四章    计量与产业发展  

计量与现代农业  /  132

计量与食品安全  /  134

计量与生物医药  /  136

计量与智能制造  /  138

计量与卫星导航  /  140

计量与航空航天  /  142


第五章    计量与百姓生活

血压计量单位辨一辨  /  146

血糖仪精确度测一测  /  149

眼压与眼健康  /  152

体温测量知多少  /  154

@是计量单位  /  156

您买的商品“足秤”吗  /  158

商品包装上的净含量  /  160

对过度包装说“不”  /  162

电能表“潜动”的秘密  /  164

燃气表失准怎么办  /  167

水表空转怎么办  /  169

空调论“匹”还论“瓦”  /  171

容易被误解的加油机  /  173

出租车计价器是否会“作弊”/  175

酒后驾车一测便知  /  177

机动车超速秒知道  /  180

“克拉”背后的故事  /  182

如何配制一副合格的眼镜  /  184

节能减排从生活小事做起  /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