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时代造就大师,大师成就时代。竺可桢无疑是一代大师,从治学到做人,他留给后人许许多多值得研究学习的宝贵财富,如他毕生倡导的“求是”精神,毕生洋溢的爱国情怀,毕生实践的躬亲力行,等等。
竺可桢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近2000万字文稿,其中包括1300余万字的日记。这些文字已悉数收入《竺可桢全集》(简称《全集》),于2004—2013年分卷出版。这是竺可桢所遗留精神财富的真实载体,给了我们一个细细品读大师的机会。
《竺可桢全集》的面世来之不易。在施雅风、叶笃正、陈述彭、孙鸿烈等地学部的十余位院士和老科学家集体倡议的鼓舞之下,中国科学院于2001年初成立了由相关领域专家和相关单位领导人员组成的《竺可桢全集》编辑委员会,路甬祥任编委会主任,编委会委员有17位两院院士。3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竺可桢全集》编委会全体会议,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全集》编纂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资助项目;《全集》出版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历经十三载,《全集》编委会的专家学者、文稿编纂组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出版编辑组齐心协力、精诚合作,遵循“求全”“存真”的宗旨,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终于不负众望,把一部24卷、2000万字的《全集》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4年4月28日,纪念竺可桢逝世40周年暨《竺可桢全集》出版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2015年、2016年、2017年,《全集》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第十四届上海图书奖特等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23年11月,“基于《竺可桢全集》的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问答融合出版技术”入选2023年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
在编订工作之始,主编樊洪业曾就《全集》的编辑工作提出一条原则:“我们的编者不是在给竺老改作文,而是要抱着对待一件文物的态度来整理《全集》,不是整旧如新,而是要整旧如旧,保持历史的原貌。”对于出版社的编辑来说,这一原则即意味着当现行一般编辑规范与忠于历史原貌保存文本发生冲突时,宁肯制定符合“存真”原则的特定编辑规范。对于占《全集》主体的16卷日记而言,将这一原则贯彻到底尤显重要。十三年磨一剑,回顾编纂、出版历程,可以说文稿编纂组、出版编辑组的成员充分领会、忠实践行了这条原则。
2024年2月7日是竺可桢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竺可桢为我国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和毕生倡导的“求是”精神,我们汇编了这本《竺可桢与他的时代——纪念竺可桢逝世50周年研究文集》,收录了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与评述,反映《全集》编纂出版情况的文献则附于书末。一方面向社会公众介绍《全集》这套凝聚了竺可桢毕生心血的著述,探讨其作为珍贵历史资料所特有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从诸多角度展现对竺可桢学术思想、文化理念和科学贡献的回顾和研究,借以启迪后学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究竺可桢所倡导的“求是”精神实有必要。何为“求是”精神?竺可桢常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加以阐释,“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感谢各位作者慨然惠允,因篇幅所限编者对发表文字有所节选。凡选文章,皆注明出处。愿读者朋友能从这本文集中感受竺可桢那历久弥珍的精神财富,这份财富乃是真正无价的。
潘涛
2023年12月8日
001??前言
大爱无形——历久弥珍的精神财富
002 激励学者报国、创新、前进的动力——《竺可桢全集》/?施雅风
005 《竺可桢全集》—— 一部历史的真相 /?沈文雄
008 读《竺可桢全集》——我的激情和回忆 /?李元
011 令人肃然起敬——读《竺可桢全集》 /?周振鹤
014 时穷节乃现——读《竺可桢全集》第2卷有感 /?刘钝
019 “书如其人”——读《竺可桢全集》 /?何祚庥
021 一份珍贵的史料——读《竺可桢全集》有感 /?刘兵
024 存真求全的《竺可桢全集》——历史学家的梦想成真 /?王作跃
032 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 /?何亚平
引竺问史——气象万千的学术宝库
038 原子弹的故事:应从1952年讲起——访竺问史录之六 /?樊洪业
043 科学魂,爱国心,平民情——竺可桢科普作品初探 /?卞毓麟
052 校长当如竺可桢 /?雷颐
054 “这小子倒还不错!”——竺可桢与陈寅恪之一 /?张荣明
060 竺可桢与钱学森的莫逆之交(1947—1955) /?吕成冬
066 马一浮与竺可桢 /?虞万里
082 从“倡导通才”到“通专并重”
——竺可桢大学育人理念的转变及其启示 /?许为民?潘一骁?张立
092 竺可桢与中国科学社 /?张剑
102 科学史家竺可桢 /?杜扬
105 从“雪中送炭”到“架设桥梁”
——竺可桢20世纪40年代日记中的李约瑟 /?潘涛
115 竺可桢与新中国的科学史研究事业
——基于档案和日记的新考察 /?郭金海
126 竺可桢日记的经济科技史料价值与时代意义 /?徐康宁
140 竺可桢著作之哲趣 /?林之光
146 引用《竺可桢日记》研习中国近现代植物学史小记 /?胡宗刚
风范永存——上下求索的一代楷模
150 竺可桢—— 一位战略科学家的时代高度 /?陈述彭
154 竺可桢为何十次请辞浙大校长 /?李杭春
162 哪一个是真实的竺可桢 /?散木
166 “三反”运动中的竺可桢 /?智效民
172 竺可桢与我国气象台站的建设 /?王东?丁玉平
179 竺可桢的地学思想与中国现代地理学研究体制 /?张九辰?刘超
193 从地学到地理学
——竺可桢与中国近代大学地理学系的构建 /?牛力?林伟
215 竺可桢与中国土壤科学的发展 /?龚子同?张甘霖
221 竺可桢人口思想研究 /?王勇忠
228 竺可桢对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所作的贡献 /?殷昭鲁
240 竺可桢日记中的精神世界 /?竺安
246 档案证明竺老是公正的 /?陈学溶
248 竺可桢的三大精神遗产
——兼述《竺可桢全集》主编樊洪业的贡献 /?李玉海
266 凭借本国文化基础?吸收世界文化精华
——试论竺可桢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承继 /?田正平
276 竺可桢的“伊利诺伊岁月”——早期留美教育经历及其回响 /?曾点
291 知识的跨国流通——竺可桢对哈佛大学地理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林伟
附录 《竺可桢全集》的编辑与出版
310 《竺可桢全集》编辑委员会名单
311 《竺可桢全集》序 /?路甬祥、张劲夫、叶笃正、施雅风、孙鸿烈
321 《竺可桢全集》前言 /?《竺可桢全集》编辑委员会
327 《竺可桢全集》第1—24卷说明
352 关于竺可桢日记 /?樊洪业
356 一个希望
——在《竺可桢全集》(一至四卷)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龚育之
359 《竺可桢全集》编辑出版情况汇报
——在纪念竺可桢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翁经义
361 在《竺可桢全集》出版研讨会上的讲话 /?路甬祥
363 在《竺可桢全集》出版研讨会上的讲话 /?方新
365 在《竺可桢全集》出版研讨会上的致辞 /?王春法
367 《竺可桢全集》编纂工作汇报 /?樊洪业
374 为编纂《竺可桢全集》征集文献和文物的函
376 为编纂《竺可桢全集》征集文献文物的首轮调查
¥ 20.00
¥ 98.00
¥ 58.00
¥ 198.00
¥ 60.00
¥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