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图谱

  • ISBN:978-7-5428-5186-4/R·406
  • 著译者:[瑞典]Lena Hellström-Westas,[荷兰]Linda S de Vries,[瑞典]Ingmar Rosén
  • 出版时间:2011-12
  • 定价¥160.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我担任了近10年的中学生心理咨询师,累计咨询次数达3000多次。文部省从前年开始推广了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活动。当时,我所在学校的校长预言,今后,孩子所要面对的心理问题将会越来越多,所以决定也开设校内学生心理咨询室。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一般由临床心理师担任,而作为精神科医生担任校内心理咨询师的相对少见。       在咨询中碰到最多的问题还是有关自己逃学,占整个咨询的60%~70%。其他的还有前途、与父母的关系、异性交往、虐待、自残、自闭、家庭暴力、进食障碍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的咨询。其中也有逃学、家庭关系破裂、家庭暴力、自残行为等数种问题合并存在而咨询的例子。每年来咨询的人数占该校学生总数的2%,基本上一个50人的班级里就有一名学生前来咨询。       特别要引起关注的是,有关逃学和家庭暴力问题的咨询对象中,家长前来咨询的例子居多,而且多半是母亲一人。这是因为为数不少的人尽可能还想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愿轻易来咨询,所以寻求咨询的人大多数都是认为自己已无能为力,即便是根救命稻草也会抓住不放的。       总之,我认为我所面对的前来咨询的有问题的孩子只是冰山一角,实际数字数倍于此。据此不难想像,有多少家庭因家中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而饱受煎熬。       在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时,依照父母应对方式的不同结果也不同。读者面对下面所举的例子,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1. 孩子拒绝上学时,父母力劝孩子上学      是或否       2. 面对家庭暴力时,父母认为风暴会随孩子发泄的结束总会平静下来      是或否             3. 厌食症、贪食症的孩子需要在父母的监督下进餐      是或否             4. 面对进行自残的孩子耐心等待他们自行停止自残行为      是或否             5. 父母要坚决压制孩子的反抗      是或否             上述问题在青春期孩子身上是普遍存在的。面对有这些问题的孩子时,如果父母和周围人应对有误,那将使问题变得非常棘手,而且单靠在家庭内部很难解决的。对于上述问题正确的选择都是“否”,本书将重点告诉大家如何解决上面所出现的问题。       通常大家都不太清楚精神科是看什么病的?现在流行的做法是明确诊断后确立治疗原则,合并用药物和精神疗法进行治疗。精神疗法也多种多样,加上抗精神病药的更新换代逐步加快,连一向认为无药可救的精神分裂症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回归社会也变为可能的例子屡见不鲜。       虽然可以把逃学和家庭暴力问题纳入精神科中的焦虑症、社交恐怖、青春期抑郁等诊断范畴,但是不能把逃学、家庭暴力等问题简单地看作是一种疾病,这样无助于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治疗明确诊断的病人并不困难,难就难在治疗那些介于正常和异常之间的病人。由于学校咨询师所要面对的病例大多介于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病人,所以我决定从事学校咨询师挑战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这一艰巨任务。       我所指的孩子的心理,可视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发自内心的呼喊。在咨询中看到父亲或母亲一人前来时,我就设法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交谈并揣摩他们所处的心理状态。我最大感受是,目前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多数处在焦虑、恐惧和绝望之中并迷失了自己。通过整理并比较这些病例,我发现处在苦恼中的孩子具有单纯、听话的共同点。在他们身上你很少能看到一般青春期孩子所特有的反抗期的表现。所以我假设了这样的疾病形成经过,即由于孩子过于单纯和善良,使得他们的感受性和共感性比其他孩子强,所以他们容易受到周围人的伤害和感到烦恼。这些敏感的孩子遇到自己不开心的事情时,遭受很大伤害的同时容易逃避眼前的困难。在学校感到压力和威胁后就会逃学,如果遭到父母的责骂就索性躲到自己屋子里闭门不出,有时甚至把气都出在父母身上而引发家庭暴力。我认为这些现象都是因逃学而引发的次级症状。       通过咨询我也能看到这些孩子身上所起的变化,比如向来压抑的孩子解放自己学会了向周围人表达自己的心里话和自己的厌恶感,面对父母和校方也能坚持自己的主张,有了这种姗姗来迟的反抗期的表现后,他们原本所表现出的问题行为就会戛然而止,在这一意义上反抗期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离开父母寻找属于自己一片天地的关键的过渡期。       我从临床经验中总结了以下几个关键点:①要了解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烦恼?②他们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行为? ③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行为?       我衷心希望本书能为那些因孩子问题行为感到束手无策的父母和教师提供帮助。如果能为那些期盼孩子茁壮成长的人们提供有益的经验我将感到此生有幸。                                                                     吉田胜明                                                                     2004年5月
第1章   你习惯做房东太太的角色吗? 1 第2章   父母并不了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23 第3章   心灵的蹂躏 35 第4章   治疗心理创伤 46 第5章   修复心理纽带 75 第6章   让心理变得更加坚强 92 第7章   学校咨询的现状 115 结束语   宁可跟全世界作对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