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作为一名医师,日常工作就是替人看病;而一名老年科医师,日常工作就是替老年人看病。我的日常工作则是专门为认知障碍和焦虑抑郁的老年人看病。
很多时候,认知障碍被叫成“痴呆”,在大家的印象里,认知障碍就是“傻呆呆的”或是“什么都不记得”。人们惧怕 “痴呆”,认为一旦患上“痴呆”那简直“比癌症还可怕”。认知障碍中占比最多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各国药企投入巨资,力图攻克这一疾病,但迄今铩羽而归,临床试验屡战屡败!这加重了人们对认知障碍的误解——治疗是“没有办法”的,从医护人员到家庭往往只是消极应对。
但是,“没有办法”绝不是认知障碍的全部!对这个疾病的错误理解,让患者与家庭陷入无助,更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认知障碍,在任何时期都不应该放弃!
在疾病早期,甚至只是风险期时,积极开展必要的干预是最为珍贵的,这一时期应尽可能保持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况且有5%的认知障碍本身就是可逆的,因此在早期进行确诊与制定方案非常重要。
即使疾病进入到中重度,在正确的照护与干预下,减少精神行为问题的发生,尽可能让患者从容、安宁、有尊严地度过晚年,也是可以期待的目标。
正是这个原因,我受到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孙斌会长的鼓励,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基金的支持(项目编号:17dz2305800),主编了这本科普图书。
在此感谢参与科普写作的医师们与照护专业人员(具体见编者名单)。感谢上海市女医师协会、丹麦灵北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上海荣上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思睿明医师集团对本书的认可与支持,特别感谢特约编辑吴斌荣、绘画师顾焱,以及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对这本书的细节与美好呈现格外地坚持与努力。
希望这些点滴的临床故事,能帮助大家正确看待认知障碍和每个人终将面临的老年。
作者简介:
李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医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先后到澳大利亚、美国进行临床访问学习及博士后研究。曾获评上海最美女医师、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和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临床专长:老年记忆与认知障碍、老年情绪问题及睡眠问题的全程规范化诊治。
杨颖华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博士,副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曾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具有多年社区卫生与老龄健康管理实践和研究经验。
¥ 20.00
¥ 98.00
¥ 58.00
¥ 198.00
¥ 60.00
¥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