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创课程——上海市中小学跨领实践创新课程的研究

  • ISBN:978-7-5428-7127-5/G·4162
  • 著译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编著
  •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 定价¥45.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近年来,STEM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掀起一股热潮,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多地学校均在试点实施STEM相关课程。为了给学校和教师提供STEM教育的专业指导意见及纲领性文本,2017年1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组织成立“上海市中小学STEM教育指南的研究”项目组,致力于研究及开发以打破学科壁垒为主要特征,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全新课程。项目组成立后,相继完成“国内外STEM教育的比较”“上海市中小学STEM教育调研”“中小学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必要性”等多项研究。
      2017年7月,经多方听取意见及深入研究,项目组将融合STEM课程理念和上海基础教育特色的全新课程定名为“创课程”,使之更符合本地学生的认知习惯,也更贴合上海市正在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这一时代特征。
      创课程项目研究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培训、教师教学论坛、课程实施的器材开发,以及课程典型案例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课程项目研究的宗旨是力推中小学跨学科领域的综合实践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内容组织、资源组织、人员组织)、认知方式、活动方式的新探索,让创新型的实践育人更加“落地”。
      创课程的研究,项目组从理论建设和实践推进两方面展开。在理论建设方面,围绕创课程指导文件的编制,研讨确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总目标与分学段目标、课程的内容结构、课程的评价建议等关键要素,并研发出一套用于指导创课程主题编制的工具表;在实践推进方面,联合实地调研阶段发掘的试点学校,开发了“梦想改造家”“梁式桥承重测试”“人工心脏”三个案例,分别在徐汇实验小学、敬业初级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一期试验,之后又有世博家园小学等六所学校被吸纳为二期试点学校,相继开发了“做一个网球小球童”等六个主题。
      在案例及主题开发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同样经历了“设计—实践—修改—再实践—再修改”的过程。众多有勇气、有想法的教师在自身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依然努力学习创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并尝试学习新技术,不断矫正自我的认识与做法,使之与创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与目标更为接近。
      为总结项目组成立以来所完成的工作,也为后续开展创课程相关研究与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特编写此书。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从STEM到创课程》,第二章《创课程的定位与目标》,第三章《创课程的内容结构》,第四章《创课程的活动与作业》,第五章《创课程的评价》,第六章《创课程的保障》,第七章《创课程的实施》,第八章《创课程的案例》。其中,第二至第八章的章首文章均源自于创课程的指导文件,是对创课程的概括和架构,可以为学校开设创课程及编制创课程相关主题起到指引的作用;其他文章则凝练了来自试点学校教师和校领导、高校专家以及技术公司与出版社对创课程的认识、实践与反思,这些文章从不同方面丰富了理论研究,证明了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发展了理论研究。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需要特别感谢为本项目付出辛勤劳动及提供无私帮助的诸多人士与单位:国家督学、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张民生多次参与实地调研工作及阶段工作会议,与项目组共同听课、评课,高屋建瓴地为项目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及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市教委教研室党总支原副书记叶伟良为创课程指导文件提出了十分细致的修改意见,涵盖指导意见的可操作性、文本表达的规范准确等多个方面;上海交通大学王东、杨迅捷和上海师范大学郭长江等高校专家为创课程的主题建设积极出谋划策,主动肩负起联系基础教育与未来产业需求的桥梁作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作为项目组核心成员之一,全程参与了项目,投入大量人力于创课程指导文件的编写、修改工作中,并且对创课程学生手册与教师手册的内容严格把关,提出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帮助提升了学生手册与教师手册的质量。正是有了多方的支持,创课程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期望有更多愿意参与创课程建设的教师、专家及社会人士能够走到一起,共同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贡献智慧与才干。希冀创课程的建设之路能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第一章   从STEM到创课程 / 001
      国内外STEM教育的比较 / 002
      上海市中小学STEM教育调研报告 / 009
      试论中小学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必要性 / 014
      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真正落地 / 018
      创课程的诞生——STEM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尝试 / 021

第二章   创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 025
      创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 026
      对创课程目标的思考 / 028
      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交叉视角看创课程 / 031
      创作一件“完美”的乐器?
            ——“竹乐器”主题目标设计的演变 / 034

第三章   创课程的内容结构 / 039
      创课程的内容结构设计 / 040
      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
            ——以创课程案例“选配收纳箱”为例 / 045
      跨专业创课程设计研究
            ——以“人工心脏”主题为例 / 048
      一种别样的项目式学习
            ——以“做一名网球小球童”主题为例 / 051
      浅析基于真实情境的创课程主题设计
            ——以“寻找石头中的石油”为例 / 054
      设置劣构任务,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以“梁式桥承重测试”主题为例 / 059

第四章    创课程的活动与作业 / 065
      创课程的活动与作业设计 / 066
      探讨创课程的实验设计及研究
            ——以“给苏州河做体检”主题为例 / 068
      创课程编写中的支架搭建
            ——以“十字路口”主题中调查研究表格的编写为例 / 070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以“梦想改造家”主题之“选配收纳箱”教学为例 / 075

第五章    创课程的评价 / 079
      创课程的评价建议 / 080
      浅议基于综合评价体系的创课程评价 / 083
      创课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人工心脏”主题的学生评价为例 / 087

第六章    创课程的保障 / 099
      创课程的保障 / 100
      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教研共同体的作用
            ——“人工心脏”主题开发人员的组合 / 102
      浅谈如何利用校内资源支持创课程的顺利实施
            ——以“桥梁加固”主题的课程资源整合为例 / 105
      跨学科整合资源,高效度提升素养
            ——“梦想改造家”主题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 108
      创课程,让我们在“十字路口”遇见成长 / 111
      磁共振技术在中小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 114
      工程设计软件在创课程中的应用 / 117

第七章    创课程的实施 / 123
      创课程的实施建议 / 124
      有“料”实践,助推学生“创”思维发展
            ——以“梦想改造家”主题之“测量家中卧室面积,设计地板铺设花样”为例 / 125
      创课程为学生展现问题解决能力提供舞台
            ——以“人工心脏”主题之“血压调节”为例 / 130
      创课程实施中可视化展示与讲述策略的应用
            ——以“桥梁加固”主题之“梁式桥的承重测试”为例 / 133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以“梦想改造家”主题之“测量课桌尺寸”为例 / 137
         设计综合情境,孕育学生高阶思维
               ——以“水下无人机”主题编制为例 / 141
      跨学科实践,创生课程,灵动课堂
            ——创课程项目实施的实践与探索 / 144
      探访周边的桥,再造工匠精神
            ——以“桥梁加固”主题之“探访周边的桥”为例 / 147
      创课程——学校课程的有效补充
            ——让“航海强国之梦”插上现代技术智能新翅膀 / 150

第八章    创课程的案例 / 153
      案例1  小学主题“梦想改造家”任务1“选配收纳箱” / 154
      案例2  初中主题“竹乐器”任务2“让竹乐器发出某个调上的一个音” / 166
      案例3  初中主题“梁式桥承重测试”任务3“用模拟软件对梁式桥做承重分析” / 182
      案例4  高中主题“人工心脏”任务4“血压调节” /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