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建构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推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同,也成了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核心素养为学校的育人画像,为教师的教学架桥,为学生的发展导航,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就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来看,身心素质不强、思维能力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能力欠佳、内在动机缺乏等情况依然存在。究其原因,至少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生的学习缺乏深度思维,素养发展的效果不佳;第二,教师的发展缺乏系统设计,培训模式的实效不强;第三,学校的课程缺乏系统设计,创新素养的培养不够;第四,素养的评价缺乏综合体系,评价结果的应用困难。
30多年来,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在40多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的支持下,我们系统地总结了教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全面概括了学习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利用脑科学、行为学和教育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建构了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思维型教学理论为核心,教学实践和活动课程为重点,以综合评价为引领,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支撑的教学、课程、评价与教师发展的一体化体系,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和培养效果如何评价等问题,指导了国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国务院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春笋计划”,以及2014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20多个省的5000余所学校,受益学生500余万,大幅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的办学水平及区域教育质量。该成果还应用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等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围绕这些成果,研究团队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了论文200余篇,获得了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朱智贤心理学奖、1项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最高奖SERVE奖。团队还应邀在多个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到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讲学。
研究成果得到教育部多位领导的高度评价:“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建设得很好”“解决了多年想解决但又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教师专业能力有效发展的途径”。国内外著名学者也认为本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全新的课堂教学范式”“在美国教育心理学界,有类似长期跟踪研究的知名专家不会超过5人。”《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主流媒体都报道了本成果。“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师专业能力实训”丛书被中国教育新闻网评为2019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一,2021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最受教师欢迎的10本书”之一。
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实施思维型教学的区域和学校大幅增加,对思维型教学指导的需求不断增大。目前,虽然我们已经发表了一些论文,出版了“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师专业能力实训”丛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学思维活动课程》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等著作与教材,提供了系统的文本和视频资源,部分实验学校也整理出版了思维型教学实践探索的成果,但很多实验基地的校长和教师还是提出,需要一本能直接指导思维型教学理论落地的操作手册。为此,我系统总结了30多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撰写了这本《思维型教学理论核心问题解析》,以期对思维型教学的实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书以问题解析的形式呈现,所有问题都来源于实验基地校长与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需求。全书共有7章,回答了105个问题,涉及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研究历程、基本内涵、应用概况、基本要素、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活动课程、教师发展、综合评价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解读了思维型教学理论体系及其应用。本书中的案例全部来源于思维型教学优质课获奖作品中的片段。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要感谢“思维智汇”公众号收集整理了问题需求,感谢部分实验学校的教师提供了优秀案例,感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对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由于水平所限,尽管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但本人对教学规律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实践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思维型教学理论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书的许多观点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胡卫平
2022年8月1日
一、 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研究历程与理论基础/001
1. 思维型教学理论经历了怎样的研究阶段?/001
2. 建立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002
二、 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003
3. 品德素养的形成机制是什么?/003
4. 学业素养的形成机制是什么?/004
5. 积极品质的形成机制是什么?/005
6. 交流素养的形成机制是什么?/005
三、 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006
7. 思维型教学的目标指向是什么?/006
8. 思维型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006
9. 思维型教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007
10. 动机激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实施?/007
11. 认知冲突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实施?/008
12. 自主建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实施?/008
13. 自我监控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实施?/010
14. 应用迁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实施?/010
第二章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应用概况与应用价值/012
一、 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应用概况/012
15. 思维型教学理论体系包括什么?/012
16. 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推广情况如何?/013
17. 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应用效果如何?/013
二、 思维型教学理论对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价值/014
18. 思维型教学理论如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014
19. 思维型教学理论如何指导品德素养的培养?/014
20. 思维型教学理论如何指导体育素养的培养?/015
21. 思维型教学理论如何指导艺术素养的培养?/015
22. 思维型教学理论如何指导劳动素养的培养?/016
23. 思维型教学理论如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017
24. 思维型教学理论如何指导创新人才培养?/018
三、 思维型教学理论对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020
25. 思维型教学理论对促进深度学习有什么作用?/020
26. 思维型教学理论对促进评价改革有什么作用?/022
第三章思维型教学的基本要素/024
一、 创设情境/024
27. 思维型教学的基本要素是什么?/024
28. 思维型教学所强调的创设情境是什么?/025
29. 为什么需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025
30. 学习情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026
31.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026
二、 提出问题/030
32. 思维型教学所强调的“提出问题”指什么?/030
33. 课堂提问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031
34. 课堂提问有哪些主要功能?/032
35. 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033
36. 教师如何提出高认知问题?/034
37.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高认知问题?/035
三、 自主探究/041
38. 思维型教学所强调的自主探究是什么?/041
39. 自主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什么?/042
40. 如何实施自主探究?/043
41. 自主探究有哪些基本要求?/045
四、 合作交流/048
42. 思维型教学所强调的合作交流是什么?/048
43. 合作交流的主要目标是什么?/049
44. 如何实施合作交流?/051
45. 合作交流有哪些基本要求?/053
五、 总结反思/055
46. 思维型教学所强调的总结反思是什么?/055
47. 总结反思的基本要求有哪些?/055
48. 总结反思有哪些层次?/056
49. 如何实施总结反思?/057
六、 应用迁移/058
50. 思维型教学所强调的应用迁移是什么?/058
51. 如何实现知识的应用迁移?/059
52. 如何实现方法的应用迁移?/060
53. 如何实现态度的应用迁移?/060
第四章思维型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063
54. 如何开展概念教学?/063
55. 如何开展规律教学?/064
56. 如何开展复习教学?/065
57. 如何开展习题教学?/066
58. 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思路是什么?/069
59. 单元整体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071
60. 综合活动课程如何设计?/074
第五章“学思维”综合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078
一、 课程的设计/078
61. 培养创新素质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078
62. 培养创新素质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079
63. “学思维”综合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080
64. “学思维”综合活动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082
65. “学思维”综合活动课程的目标是什么?/084
66. “学思维”综合活动课程的内容是什么?/084
二、 思维方法的类型/084
67. 观察的方法有哪些?/085
68. 形象思维的方法有哪些?/085
69. 抽象思维的方法有哪些?/086
70.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哪些?/089
71. 综合活动类型有哪些?/091
三、 思维品质的类型/092
72. 什么是思维的深刻性?/092
73. 什么是思维的灵活性?/093
74. 什么是思维的批判性?/093
75. 什么是思维的敏捷性?/093
76. 什么是思维的独创性?/094
四、 课程的实施/094
77. 教学思想是什么?/094
78. 教学原则有哪些?/094
79. 教学环节有哪些?/095
80. 教学模式有哪些?/096
81. 课程资源有哪些?/096
82. 教学策略有哪些?/096
83. 组织策略有哪些?/099
84. 课程如何评价?/101
85. 实施效果如何?/101第六章教师专业能力的结构及发展/108
86. 教师专业能力的层级结构是怎样的?/108
87. 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发展模式是什么?/109
88. 如何系统设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规划?/110
89. 如何建设支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平台资源?/112
90. “教师专业能力实训”丛书包括哪些内容?/113
91. 为什么思维型教学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114
92. 教师执业初期如何落实思维型教学?/114
93. 学科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115
94. 怎样针对学生的发言快速捕捉其思维点?/116
95. 如何引导学生抓住探究中的核心问题?/116
96.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116
第七章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20
97.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120
98.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什么特点?/120
99.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包括哪些内容?/121
100. 学生思维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哪些方面?/122
101. 学业负担评价体系包括哪些内容?/123
102. 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包括哪些内容?/123
103. 学校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包括哪些内容?/124
104. 思维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是什么?/125
105. 如何实施思维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127
主要参考文献/129
¥ 20.00
¥ 98.00
¥ 58.00
¥ 198.00
¥ 60.00
¥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