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城!

指向核心素养的思维型课堂五讲

  • ISBN:978—7—5428—8417—6 / G · 5036
  • 著译者:主 编 胡卫平 李 霞 副主编 闫 振 冯 岚 蔺龙燕 王 京 编委会 主 编 胡卫平 李 霞 副主编 闫 振 冯 岚 蔺龙燕 王 京 编 委 严文法 韩 琴 魏 强 代翔燕 易 敏 陈晓倩 李 丽 李家宝 李慧乐 米 来 马 赫 施黎明 宋玉林 杨 灿 王海霞 吴 超 肖 丹 肖筱雯 周海芬
  • 出版时间:2025年5月
  • 定价¥68.00
  • 印次
  • 版次
  • 装帧
  • 开本/字数:16开
  • 视频资料下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社会更具竞争力,而这些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使其适应世界变局、在未来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关键。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建构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推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同,也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核心素养为学校的育人画像,为教师的教学架桥,为学生的发展导航,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思维,学生各项核心素养的形成都必须依靠积极主动的思维。我和我的团队历经近40年的研究,建构了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核心,以教学实践和活动课程为重点,以综合评价为引领,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支撑的教学、课程、评价与教师发展一体化体系。该体系为国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国务院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春笋计划”的实践,以及2014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科学指导,大幅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专业素质、学校办学水平以及区域教育质量。

在当前背景下,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整体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抓手。思维型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品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通过积极思维,去理解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思维型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 注重动机激发:采用多样化策略,如设置趣味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其积极投入课堂学习。

● 创造认知冲突:教师刻意制造认知上的矛盾,以此作为学生积极思维的“引发器”。当学生的原有认知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产生冲突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被激发,从而产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 强调自主建构与合作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自主建构知识和方法体系,提高学习效果,使素养真正落地;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 关注自我监控与应用迁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反思并调整学习过程;同时,强调应用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等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解决“真问题”,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截至2023年底,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学校围绕思维型教学理论的落地实践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思维型教学实践路径、机制、范式、策略及案例。例如:

杭州市基础教研室附属学校推出“启慧课堂”,通过系统建构学科素养培养路径,实现了教学的深度进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思维能力。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以“阳光活力思维”课程为核心,通过学以促思、思以践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程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

发展。

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创新性地建构了“六真”思维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思维教学评价量表,让思维在课堂中可测可评,为思维型教学的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当下,这些实践探索极具代表性和借鉴性,为学校落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参考。

2023年1月,我们出版了《思维型教学理论操作指南》一书,对思维型教学理论及实践体系做了全面系统的解读。为了引领中小学一线教师进一步深度理解思维型教学的原理及特征,有效掌握思维型教学的操作策略,我们聚焦核心素养视域下思维型教学的几个最核心、最关键的维度,汇聚思维型教学团队专家的集体智慧以及思维型教学实践基地的优秀探索经验,针对教、学、研、评各个维度,分别提供了对应的理论、操作策略解析和一线实践案例,编撰成本书,为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索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思维型教学提供针对性、实用性的参考。

本书围绕思维型教学的理论基础、设计框架、实施路径,聚焦学科思维培养、评价及教研方式,设置了“背景篇”“原理篇”“方法篇”“实践篇”“案例篇”五类篇章,从宏观上阐述了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建构背景及核心理念;从中观上提供了思维型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科思维培养、课堂评价的方法;从微观上展示了各实践基地学校的具体实践案例和经验,系统解析了教学研评一体化的思维型教学实践体系。

期待本书能引领思维型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勇立教育改革潮头,实践思维型教学,营造积极创新的教学氛围,成为教育改革的先锋,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也愿教师们借此书深谙思维型教学理论精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引路人,在教育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收获满满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胡卫平

2025年2月


前言

全球教育正经历系统性变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与技能”项目提出“重新定义学生成功”,PISA测试将“创造性思维”纳入评估体系,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核心素养确立为育人目标。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仍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知识传递、思维培养落实不够、素养目标无法落地等问题。教师面临双重挑战:如何在有限课时内平衡教材内容传递与学生思维发展?如何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实践?这些矛盾反映出传统教学方式与素养培养要求的根本性冲突。

本书围绕“思维型课堂”,给出使素养培育落地的范式、方法与策略。基于胡卫平教授近40年思维型教学研究成果,整合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五大教学原理,改变线性课堂教学结构,实现知识与思维、实践与创新、情感与责任的协同发展。在理念层面对接国际趋势与国家课程标准,在设计层面建立“理论—范式—策略”三级支持体系,在实践层面提供可操作的课堂框架和学习工具,将理论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

本书凝聚全国多所思维型教学课改实验基地学校的实践经验,形成“问题诊断—原理阐释—案例解析”三级内容结构。

第一讲系统阐释思维型教学五原理六要素的深刻内涵和方法。

第二讲深度建构和解析思维型课堂的设计方法与实践策略。如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案例展示“概念主题统整—课堂模式策略建构—学习反思工具优化”的深度教学路径,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阳光活力思维”课程案例验证跨学科学习对思维迁移的促进作用,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第一小学部的思维型单元学习进阶设计案例落实学生本位的进阶学习。此外,第二讲还提供素养目标制订的“三层精研”问题链设计的“四个要点”、情境创设的“八大策略”等工具,用于解决课堂实施的操作难题。这些案例和工具并非固定模板,而是持续改进的实践样本,为大家提供可调整的实施框架。

在呈现解决方案的同时,本书坚持开展批判性反思。

第三讲深入解析学科思维的丰富内涵与独特性,避免通用思维方法的机械套用。

第四讲提出“评价即专业对话”“评价即学生学习”的理念,防止思维培养简单化为评价指标达成。如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单元视角下‘启智求真’课堂评价量表”由1.0版本逐渐完善、优化成4.0版本。这种反思贯穿全书,不断走向思维型课堂的本质—实施创造性实践而非模式复制。

第五讲聚焦教研转型,呈现嵊泗县“作业教研支撑思维型课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思维教研工作坊”、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景秀校区“课例研究双循环模式”、湘潭市九华和平小学“思维贯通双线并行教研机制”等典型案例,证明教研重心转向思维培育可提升教师课程理解力与学情诊断力。同时,“单元教学设计进阶图”“课堂反思日志”等支持工具,可助力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到专业型的转变。

在教育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一线教师的好帮手。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呈现对教学本质的理解路径;它不追求概念上的尽善尽美,而是搭建起一座连接教育理念和教学行动的桥梁。当我们用思维型课堂的视角重新建构课堂时,核心素养目标会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变成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李 霞

2025年2月


第一讲 思维型课堂的建构背景及核心理念   /  1


学习的本质是思维   /  2

关注思维方法和品质,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11


动机激发: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  19

认知冲突:七大策略,激活学生积极思维的“引发器”   /  28

自主建构:引领学生自主与合作,真正实现素养落地   /  34

自我监控:三大途径,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金钥匙”   /  46

应用迁移:三层面推进,培养学生“真问题”解决能力   /  54


第二讲 素养导向下的思维型课堂设计与实施   /  61


素养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科学制订素养教学目标   /  62

课堂情境:八大有效创设策略,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  72

问题设计:有效设计问题链,实现学生思维进阶   /  78


启慧课堂:系统建构学科素养培养路径,实现教学深度进阶   /  86

学以促思 思以践行—“阳光活力思维”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  95


做好三大进阶,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  103

以问题为阶梯,在课堂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   /  113

以问题为锚点,在课堂中逐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  127

以“解暗箱”为主线,在课堂中提升学生学科实践能力   /  135


第三讲 思维型课堂中的学科思维培养   /  143


一前提五维度: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使核心素养落地   /  144

一个支架:基于一般性思维方法的深度理解,落实学科思

     维能力的培养   /  155

五个突破点:在教学中实现学生思维可视化   /  168


如何组织高质量探究活动,落实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  178

如何实施思维型课堂五步走,充分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  183


第四讲 基于素养目标达成的思维型课堂评价   /  191


评价指标:围绕素养和思维,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如何展开   /  192

评价量表:如何设计课堂观察量表,为建构思维型课堂找到依据   /  200


让思维在课堂中可评测,他们完成了评价量表的“三级跳”   /  208



单元整体视角下,如何以“评”为驱动打造一堂思政好课   /  219

借助“自选式”单元评价,完成“教学评一体化”的闭环   /  226


第五讲 促进思维型课堂深度落实的有效教研   /  237


以思维为内核,如何让教研有效又有料   /  238

如何以作业为教研的切口,有效助推思维型课堂的生成   /  248

如何用思维驱动校本研修,找到教师成长的快速路   /  259

如何以思维优化教研,实现师生成长与课标落地的双赢   /  266